NEWS
新闻资讯

第四届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大会 天翼交通探索车路云一体化新范式

发表于 2024年8月19日

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沈阳于8月16日-17日成功举办第四届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此次盛会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沈阳汽车有限公司与沈阳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车路协同,新质赋能”为主题,旨在汇聚全球智慧,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共同构建智能出行的美好未来。


天翼交通常务副总经理赵建军受邀参加“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实践与商业探索”论坛,并发表“从‘技术闭环’到‘商业闭环’,探索车路云一体化新范式”的主题演讲,以天翼交通深入参与行业建设的视角,输出经验与思考。

640

“车路云一体化”是国家发展自动驾驶的战略重点,同时这也是一个万亿级规模的新经济增长点。但目前,全国各地的“车路云一体化”建设整体无疑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基础设施覆盖度不足、技术标准与测试评价体系不统一、车载终端搭载率低、商业模式不清晰等问题。


工信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苏波在大会上给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发展的建议: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5G通信覆盖,确保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加强技术创新,要持续投入研发资源,优化车路云一体化平台的功能和性能等;三、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四、拓展市场运营,深入推进规模化示范应用,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进程;五、加强国际合作,智能网联汽车是全球性的产业,需要各国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共同推进。


“聚焦现实问题,调研生态需求,形成真正具有赋能作用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体系。”赵建军在发言中强调,“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天翼交通与政府管理部门、智能载具生产企业及运营企业等进行碰撞与探讨,通过‘技术闭环’和‘商业闭环’的双重驱动,构建出可持续运营的服务体系。”


赵建军详细介绍天翼交通在路、网、云、车等方向的技术探索、产品打造及相应案例。目前天翼交通在全国范围内参与建设的智能网联道路里程累计超260公里,覆盖城市开放道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和隧道等各类别道路场景。通过分级感知系统,建设全息赋能道路、智能服务道路、网联交互道路,满足差异化功能需求以及造价需求。其中全息赋能道路的融合感知算法精度已实现行业领先,达到车辆准召率≥96%,位置识别精度≤0.3m,速度识别精度≤0.5m/s。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国电信的5G超稳态稳定性网络技术实现端到端全链路时延≤190ms,在2022年时就在全球首次实现纯路端网联式L4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落地。与此同时,天翼交通还打造通感算一体机,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清摄像头组合,既可以通过光纤回传,也可以通过5G回传。


运营商天然具备云网技术以及资源优势,天翼交通打造的各项目和案例也多次实现全国首例:国内里程最长的I4级路网、全国首条满足车路协同式自动驾驶等级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以及全国首个架构相同、标准统一的跨域三区协同的市级云控平台。“我们有了路侧基础设施、有了高质量数据,接下来我们面对的就是如何让车辆使用,也就是车辆渗透率的问题。”围绕该问题,天翼交通在研发面向前装网联车辆的辅助驾驶服务的同时,也在与生态伙伴研发可提供网联信息赋能的后装车载智能终端。


应用驱动,商业可行。在商业闭环的探索方面,面向智能载具的B端企业,天翼交通不断拓宽无人环卫、无人配送、无人巴士、干线物流等多场景辅助驾驶;面向政府管理部门,实现交通实时监测、交通在线预警、车辆运力配置、交通信控优化、车辆在线追踪、交通态势推测、重点车辆监管、规划方案支撑等八大能力赋能。根据在苏州高铁新城的实际应用测试显示,单路口信控优化后,车均延误时间下降约13.2%,整体通行速度提升12.6%。


同时,天翼交通还在挖掘新型基础设施所产生的数据要素与数据价值,进而开发更多新型应用。如道路交通碳中和、打滑地图以及高价值数据应用产品交易等。在道路交通碳中和方面,根据苏州建设规模预估,7820个智能路口每年的碳减排量为53.1万吨,增加效益5310万元/年。


车路云一体化全栈的产品方案能力,在服务‘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城市建设的同时,还可以为更多领域释放价值。目前,天翼交通也正在尝试在公路数字化、园区自动驾驶等领域进行探索。赵建军表示,“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可以独立完成车路云一体化产业的规模化落地这一壮举,所以需要产业链上下共同发力,有效发挥‘中国方案’路线的引领价值,天翼交通期待与生态共创未来。”

领先的面向自动驾驶的国家级车路协同智能交通运营及服务提供商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邮箱 marketing@tyjt-ai.com

苏州

苏州市相城区高铁新城青龙港路286号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主楼9A座8层

深圳

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兴东社区69区洪浪北二路26号信义领御研发中心8栋907

版权所有 © 天翼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苏ICP备2022036366号-2